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它和知識、技能是相輔相成的關系:沒有過硬的知識、技能,你的職業生涯不可能成功;有了知識和技能,你的生涯就一定一帆風順嗎?
我們的身邊一定有不少這樣的例子:很多人有著非常好的素質,甚至有的還是名校的畢業生,因為不懂得去規劃自己的職業,在工作多年后,依然拿著微薄的薪水,為了一份好一點的工作而奔波。像這樣的人,最重要的不是干得有多努力,而是應該停下腳步,仔細思考一下自己為什么要做目前的工作、未來會不會繼續干下去。
很多人,他畢業的時候沒有規劃,或者只思考過短期的職業問題,干一步算一步。如果目前的工作可以接受,他就在無聊和無趣中繼續干下去;如果哪天工作接受不了了,就繼續盲目地尋找下一份工作。更多的人是,明明在職業初期有著明確的職業規劃,但是因為很多客觀原因沒法堅持下去。比如我喜歡這個行業,大學學的也是這個,但找工作的時候發現這個行業前景不明朗,所以我就做去了自己不喜歡的另外一個職業。這種情況下,往往你會發現自己干幾年、甚至到了30歲左右還是沒有任何頭緒。
職業規劃難不難?當然難,難在自己不懂、沒意識到、堅持不下去,更難在生活所迫等客觀原因。但職業規劃還是有理念和技巧可循的。
1、選擇比努力更重要
男怕入錯行,女怕嫁錯郎。
有很多人說,努力重要,只要努力沒有干不成的事。但事實是這樣的么?努力很重要,但是選擇更重要,你在錯誤的路上走得越遠,只會距離成功越遠。
我們舉個例子,比如你進事務所,別人也進事務所,人家選擇了從人脈上下功夫,你選擇了從專業知識上下功夫并且比他更努力,你覺得最后比較成功的會是誰?不能說專業知識不重要,但是人家能拉來業務,有了業務流就奔著合伙人、副總裁去了,你在專業知識上努力一輩子也是個打工的命。
再舉個例子,別人賣東西都上網了,你還抱著個沒人流的小店,你覺得你再努力可以更成功嗎?
在職業規劃上,更多人面臨的問題反而是自我,有沒有遵從自我的意志。職業規劃的第一步,你可能面臨的就是自己的內心和世界的斗爭,這個斗爭貫穿你的整個大學生涯。你選的專業是不是自己真心喜歡的?你選的工作是不是真心喜歡的?你既然不喜歡,能獲得好的成就嗎?
選擇無外乎借勢、走心,借勢就是借大勢、借資源、借身邊一切的有利條件。有人脈的就一定用人脈,有資源的一定用資源,哪個行業有前景就別抱著半死不活的工作。走心就是聽從你內心的聲音,你自己是不是真正喜歡?
職業生涯中,選擇不止一次,是個持續漸進的過程。你無法保證自己的每次選擇都正確、也無法保證每次選擇都不會走彎路,但至少要保證自己的方向是正確的、如果走了彎路可以馬上再轉回來。
2、走心,其實也是跟隨自己的價值觀
價值觀決定的是什么?是你自己的生活方式,和對一件事物的好惡判斷。
生活方式很重要,從價值觀的角度來說,職業發展成功還是失敗的判別標準就是你是否得到了你想要的生活,你的職業所帶來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你的價值觀。如果你追求快節奏和高薪,那你就必須接受付出很多、犧牲很多的生活方式;如果你想工作、生活都不放棄,那你有可能會失去更快的晉升和更高的薪資。
這里舉一個知乎的例子:有個技術員家里有錢,但特別牛B,在公司別人要干三天而且很多錯誤的工作,他只需要一天半而且基本沒有錯誤。他不在乎拿多少錢,活干完就刷微博看視頻,他的經理說了也不聽。這個經理就去知乎倒苦水,說這個技術員三觀不正。你猜別人都怎么評論的?圍觀的人都說是經理你自己三觀不正。
價值觀的好惡判斷也是一樣。比如你道德觀很重,但你所在公司的業務又不那么“陽光”、“正面”和“健康”,那你的工作一定會很痛苦。
價值觀其實也是選擇的一部分,是自我和這個世界對抗平衡的過程。對于任何人,都應該建議他遵從內心的價值觀,不管價值觀看起來如何。首先別人沒權力批判他人的價值觀,其次價值觀一旦形成就不容易在短時間內修正,應該盡量避免價值觀和人生發展間發生沖突。
3、職業規劃從選擇專業就應該開始了
每個專業都有找不到工作的人,冷門專業的抱怨專業冷門、市場需求小,熱門專業抱怨專業太熱門、競爭過于激烈。反正不論專業怎么樣,都有一群人找不到工作,都有一群人在抱怨。
這不是專業的問題,而是職業規劃的問題。這里面的人出現了兩個問題,第一是對自己的專業選擇認知出現了偏差,第二是對什么是真正的專業出現了認知偏差。
第一個,專業最大的優勢自然是就業容易而且就業后的發展前景好。由此衍生出了社會比較認同的熱門專業,比如說計算機、金融、物流、財務等等。說白了就是這些專業的產品相對比較好銷售,市場的需求比較熱烈,而且這些專業大都起薪高,發展前景好。但是隨著市場分工的不同和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,這里面就不同了,有的職業市場好、需求大、大學生好專業知識好“銷售”,這些就自然形成了熱門專業,反之就是冷門專業。
什么叫自己的專業選擇認知出現了偏差?舉個例子,市場營銷幾年前是很熱門的專業,現在就是畢業生過剩的專業,市場需求本身就在變小,而且競爭壓力很大。這個專業很熱門的時候你沒選,它不熱門你選了,就是認知有偏差。大學本身也是個容易出現偏差的東西,以前大學畢業生很搶手的,現在有時候還不如個專科生,但很多學生和家長還拼命考大學。
再說專業,專業當然是指各個專業,更指適應市場的專業度。這里強調適應市場,是因為大學設置的課程已經和市場基本脫節了,起碼在很多專業是這樣的。你大學課程正正常常學完,是不適應市場需求的,是找不到工作的。如果你在學校的時候沒有意識到這一點,就是對學校的專業和市場的專業間的差距沒有很好的認識。
否則財會大學生為什么那么早就開始考各種證?因為好玩?
專業也有個喜歡不喜歡的、發展前景的區分。能選到自己喜歡,發展前景還不錯的最好,其次聽從自己的內心還是很重要。
4、確定人生目標和職業目標
職業規劃出問題很大的原因來自職業困惑,大多數人的職業困惑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。
沒有目標就沒有前進的方向,也毫無動力可言。俗語說得好“走得最慢的人,只要他不喪失目標,也比漫無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。學業、擇業、職業都需要和職業目標協調一致。確定好職業目標可以讓自己覺得充實、有干勁。高頓教育的李老師對格外忙碌的大學生更為看好,“大學里忙的大學生之所以忙,就是他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、自己的目標是什么,比如要進入世界500強,就要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學好英語、參加各種考試、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等等。”一些大學生和家長的觀念就是”“進了大學可以好好放松玩玩了”,其實是在誤導自己的孩子。
考證也是這樣,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,辛辛苦苦考了證最后發現沒什么用,甚至你交會費就是要紀念一下自己曾經為考到這個證努力過;同理,沒事就考一下證和什么證都考也是這個問題。
確定好職業目標還可以讓自己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短板。你要出國,你的英語就得提高;你要做記者,你的文字能力和溝通能力就要強。技能能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提升,這是一回事,但如果你連需要提升什么都不知道,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確立職業目標,需要你知道自己想做什么、適合做什么、能做什么,然后通過分析、提升、選擇,最后在這之間做一個平衡。
職業目標和人生目標也是相輔相成的,人生目標就是通過職業目標、家庭目標等無數個小目標的實現而實現的。為什么說要確定人生目標呢?人生目標的不同決定了你職業目標在人生中的位置有多重要,這也是個選擇與平衡的過程。
5、接下來再說說,怎么選擇地區、行業、企業
之所以把選擇行業、企業放到這個問題,就是需要明確一個問題:你選擇行業、企業前,是不是基于選擇、價值觀、平衡、目標等前面這些條件深思熟慮過了。如果沒有,你選擇行業和企業的前提條件還不是很成熟;如果你深思熟慮過了,我們就可以關注行業、企業本身如何選擇了。
行業本身的選擇基于一個標準,這個行業本身是不是可以有暢通的上升通道。行業如果有發展前景,這個上升通道要保證能滿足你到達你的職業最終目標,甚至是人生目標。行業如果沒有特別好的上升通道,那這個行業也需要留下轉換的通道,可以比較好地融入其他行業。舉個不恰當的例子,如果你應聘當了道士,成天研究道法,哪天突然國家不給道士發工資了,你去哪里?
在選擇行業的時候要比選擇企業更慎重,因為現在很多行業對于基層人員的要求也是”成不了專家,也要了解這個行業“。如果轉換行業的選擇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,而是十分被動的,那行業的轉換、適應甚至是融入代價都是十分大的。
上升通道并不一定是指升值加薪,這個是和你的職業目標相符的,也可能是個人的增值、能力的成長等等。
很多畢業生在選擇行業的時候,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行業,什么行業都行,給錢就干。而一些有很長工作經驗的人也沒有行業、沒有行業意識,不斷地調整工作、調整行業,沒有行業積累,這是選擇行業的一個大忌。
選擇企業則相對簡單,除了價值觀、職業目標等,企業的文化與氛圍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各種需求。比如你有提升和發展的需求,一個好的平臺往往能夠讓人得到成長和鍛煉,不斷獲得職業能力的提升,增強個人對于職業的信心和興趣,不斷促進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。如果平臺不能提供發展和提升的機會,甚至讓你的職業發展出現倒退。
私企、國企、外資企業的文化是不一樣的,對個人的節奏要求和對個人的發展提升也是不一樣的。國企的成長和發展可能更扎實一點,外資企業一上手就可以接觸到很高大上的知識和技能,私企對于個人的要求可能更全面,成長的速度也應該是最快的。企業還可以分為大企業和中小企業。在大公司,你可以直接學習其思維方式和管理理念,大公司的視野、經驗和人脈積累是小公司所不能比擬的;而在小企業你可以和公司一起成長,你甚至會成為左右公司發展的中堅力量。
如果可以,你可以先從小企業干起,在自己喜歡的行業里深入,能力得到飛速提升后,再進入大企業,這樣你的能力能適合大企業的要求;但大企業的規矩會很多,小企業呆久了也許會不適應。
地域這個問題需要單獨拉出來說,為什么呢?很多畢業生開始進行職場規劃的時候,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”去北上廣還是回老家“?北上廣深的薪資可能更高、發展可能會更好,但是沒法融入那兒的圈子,生活也沒法得到很好的保障;但是回到老家,你學的專業可能沒有工作機會、派不上用處。應對這個問題,還是得跟隨你的內心和職業規劃,如果你可以放棄你對專業職業的執著,這樣也未嘗不可。
6、跳槽還是不跳槽?
跳槽這個話題,有點復雜,又有點特殊。
對于個人來說,跳槽可以增加你的職業經驗,更可以換取更好的待遇和環境,是求職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環。但反過來,不少人把跳槽當成資本,甚至是炫耀的砝碼,認為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。還有些人跳槽是迫不得已,甚至是在一個行業呆不下去了,被迫跳槽。
跳槽酷不酷呢?其實一點都不酷,就算你每次跳槽都很順利,但很頻繁的跳槽仍然還是會影響你的職業生涯。如果跳得不好,也許越跳工作越差,甚至到最后沒工作可做。
適當地跳槽很正常,不應該用批判地態度去對待,但跳槽前你應該至少做到這些:
想清楚你跳槽是不是必須的,是哪些因素影響到你要跳槽,這些因素對你的影響是不是和你的職業目標、職業規劃等核心目標相違背。
在跳槽前你是不是真的想清楚了自己跳槽是為什么,是不是自己想要的。
跳槽的時機是不是正確,如果這個行業、企業有問題,你是不是跳槽跳得太晚?沒有在最合適的時機讓自己的職業目標回到正軌?